佚名 發(fā)表于:14年12月25日 10:00 [轉載] 賽迪網
如果說2013年,云計算還被國內普遍認為是一種“顛覆式創(chuàng)新”概念的話,那么2014年,則可以稱之為國內云計算的起步之年。雖然沒有像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概念那樣被業(yè)界火熱關注,但很明顯的事實就是:不再大肆炒作概念的云計算真正開始落地、快速發(fā)展。不僅傳統互聯網公司、IT巨鱷進入云計算市場,越來越多的公司甚至傳統產業(yè)也開始擁抱云計算、踏踏實實的使用云服務。
歸根結底,云計算顛覆的是軟件開發(fā)、傳統IT、IDC領域;對于云計算真正的使用者而言,這項技術帶來的不是顛覆而是改變——幫助他們專精業(yè)務、節(jié)省成本、加快發(fā)展的正向改變;而云計算本身,也在這不斷的落地過程中,被客戶驅動,向更貼近需求、更多樣產品、更注重服務的方向而改變。
改變著的互聯網
1)互聯網金融更省時、更安全
對于互聯網創(chuàng)業(yè)型公司來說,最大的壓力在于從原型理念到產品上線的“時間”。尤其在互聯網金融這一細分領域,產品晚一天出現,可能就意味著一個市場機會的流失。把握時間點的關鍵之一,在于將團隊精力投入到核心業(yè)務領域,而不是分神于產品基礎架構及安全運維等“瑣事”。
作為互聯網金融領域的一匹黑馬,搜易貸不可思議的上線速度一時間引發(fā)了不小的浪潮。而從內測階段就放棄了傳統IDC,選擇云計算,他們也有自己的見解。據搜易貸VP周霖介紹,互聯網金融的一些數字性計算對IT資源會有較大壓力,正常的虛擬化運用中很容易碰到計算性能等峰的問題,這是不能接受的,選擇云計算可以更有效地保證后臺穩(wěn)定性。此外,對于P2P產品,安全性始終是排名第一的考慮對象。除了以搜狐雄厚資金實力和巴塞爾協議基礎上進行風控外,使用“混合云”技術將重要數據保存于實體機而非虛擬化主機,則可從技術上規(guī)避信息泄露,減少金融風險。
2)在線教育開發(fā)、運維一體化
同樣,新興的在線教育領域所包含的一系列深層技術研發(fā):深度學習、圖片識別、視頻直播等,需要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線上。即便團隊在基礎架構運維方面有經驗甚至做的不錯,但當業(yè)務邏輯日趨復雜,對人力和時間成本需求越來越高,選擇平臺和信息化的支撐自然成為最佳選擇;劭平逃瘓FCTO歐巖亮曾指出,云計算使得代碼的開發(fā)、運維更加一體化,開發(fā)構建決策劃分更加的扁平化,對創(chuàng)意到產品過程能提供相比傳統方式更好的幫助。另外,云計算平臺所提供的多出口分布式存儲、全網CDN調度加速、實時高品質的云視頻轉碼、多維度數據統計、安全便捷的多終端支持等服務,極大地降低在線教育企業(yè)視頻直播、轉播的技術門檻。
3)DSP廣告平臺低成本、高規(guī)格
創(chuàng)業(yè)型公司的另外一個壓力來源于成本,技術決策者的主要挑戰(zhàn)就是如何在Capex vs Opex(IT 行業(yè)中,數據存儲在數據中心需要的一次性資本投入是Capex,使用云存儲所需要的持續(xù)性運營成本是Opex)中做出決策以保持競爭力。
這一點對于數字廣告更為突出。以DSP廣告平臺無雙科技為例,基于RTB的DSP業(yè)務流量相當于百度的50%,峰值更不必多提。如果使用傳統預租機柜的方式,成本對于創(chuàng)業(yè)公司來說是不可承受的。但是RTB的DSP系統在性能上要求很高:首先是大量請求,每秒可接入幾萬個競價,廣告展示也會有數萬的QPS;第二是低延遲,一旦超過100毫秒,將會影響正常投放;第三是大數據處理和存儲,每天要處理幾十T的數據,并且投放的時候馬上抽出來。如何保證低成本的同時滿足高規(guī)格需求?
云計算的到來,加速了無雙科技的發(fā)展軌跡。通過使用云計算,網絡延遲降低了30%,保證競價成功率99%以上;部署靈活性提升,運維成本降低;最后,云計算的大規(guī)模資源為大數據處理儲存提取提供了極大的便利。無雙科技CTO趙宇迪不禁感嘆:“UMem(UCloud的內存存儲產品)是我們用得最爽的云計算產品,沒有之一!”
4)完美應對游戲業(yè)務爆發(fā)
至于游戲行業(yè),考慮得更多的則是爆發(fā)增長的問題。一款游戲上線時的流量可能是平時的十幾甚至二十多倍,怎樣解決高峰問題?的確,公司可以從己方技術入手慢慢解決,但是移動游戲行業(yè)最重要的資源也是時間,游戲訪問流量一旦起來了就是一個向上狂飆的過程,如果因為技術因素導致上升趨緩,量可能就上不去了。“后續(xù)你再積攢力量,在別人眼里也只能是個老產品了。如果沒有云計算對業(yè)務爆發(fā)的應對,后果很難想象。” 展程科技聯合創(chuàng)始人韓東輝如是說。
被改變的云計算
2005年亞馬遜宣布推出AWS服務,標志著IT產業(yè)發(fā)現了一種新的服務模式。到現在已近十年時間。在這十年內,云從定義、到生態(tài)、再到產品,都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如果說云計算改變了互聯網,那么互聯網也在倒逼云計算產業(yè),使之朝著互聯網各領域需求的方向而改變。
從國內用戶的角度分析,越來越多的企業(yè)開始關注并使用云服務。用戶的業(yè)務類型很廣泛,比如互聯網業(yè)務,包括游戲、電子商務等;新興業(yè)務,包括在線教育、大數據分析、互聯網金融等;傳統行業(yè)互聯網轉型,包括化工行業(yè)、生物科技等;基于IaaS的PaaS服務等。
但從整體市場趨勢來看,私有云和混合云的接受力度也遠高于公有云。鑒于數據的重要性,企業(yè)在考慮云計算的方式時,將數據的安全性排在第一位,因此往往考慮私有云,或者公有云和私有云相結合的混合云,以實現數據安全和減少IT開支并舉。調查表明,在選擇云服務時,客戶主要考慮的是穩(wěn)定性、安全性和網絡質量,價格不是最主要的因素。因此,打價格戰(zhàn)并不理智。讓云主機具備可以媲美硬件主機的安全、穩(wěn)定、性能,才是云計算的正確演進方向。
莫顯峰(UCloud CTO)顯然也是這個觀點的擁護者。在即將過去的2014年,保障安全的混合云、跨機房容災和數據回檔;提升穩(wěn)定性的內核熱補丁;高性能方面的I/O加速技術和高性能SSD云主機是UCloud最重要的產品和技術輸出。這些符合用戶需求的產品特性不僅幫助用戶加速了業(yè)務發(fā)展,也使UCloud拿到了月增長20%的漂亮數據。面對即將到來的2015年,云計算產品、技術的發(fā)展方向始終要與用戶需求保持一致,堅持用戶需求下的安全、穩(wěn)定、高性能。做到“應需而生、隨需而變”。
因此,在收集用戶反饋后,UCloud規(guī)劃了2015年的產品線路:推出云平臺移動版本,CDN節(jié)點整合并對外提供服務,開放API,Auto-scaling功能實現,推出對象存儲產品, 支持海外支付及多語言版本界面等。
未來IT產業(yè)的基石就是云計算,移動互聯網、大數據、智能硬件的發(fā)展將推動云計算產業(yè)的快速發(fā)展和產品成熟。但是,主流的國外云計算廠商將陸續(xù)進入中國,IaaS、PaaS市場的競爭將更加激烈。
沒有哪個產品在一開始就能夠做到完美。但正如P2P最終體現在差異化競爭一樣,云服務廠商的未來也會聚焦在平臺開放性、工具多樣性、服務質量等方面。正如周霖所說:服務熱情,服務專業(yè),只有兩者兼具,才能讓云計算逐步顛覆IDC,成為未來IT產業(yè)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