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演講中,羅振宇從“背靠系統(tǒng),面對人”開始,以自家公司最近的實踐為例,闡述了他對未來辦公場景的理解。
對于羅輯思維這樣的公司來說,新入職的編輯要接手服務某個老師存在巨大的交接工作量,課程進度還好交接,但是老師寫稿的習慣、愛喝茶還是咖啡、是否拖稿等與人相關的瑣碎細節(jié),該如何交接呢?
他們現在使用的企業(yè)微信里面就有這樣的功能——一鍵繼承。交接工作時,上一任服務對象的所有關系、細節(jié),都可以全套交接給下一任,相當于員工與公司所有同事共享了一個超級大腦。對于得到來說只是用來服務老師,那么這樣的系統(tǒng)如果給大企業(yè)賦能,豈不是如虎添翼?
羅振宇還提到了萃取知識這一難題的實踐,例如回答客戶問題時,這種系統(tǒng)可以把每一個分散的個體的努力、成功的經驗,集中起來,運用人工智能技術,進行語義分析,篩選出最佳話術,例如其中的三個以往最佳答案,推送到使用者面前,把知識結構化、顯性化,真正實現知識的可繼承。
從前是人找知識,現在是知識找人!
接著,羅振宇以“數據科學家”的身份介紹了明略科技CEO吳明輝,并展望了吳明輝眼中的未來辦公系統(tǒng)。
社會網絡數字化在職場中的體現,完全可以用下圖來呈現,一個員工與不同同事的交流、互動都會被系統(tǒng)統(tǒng)計,并以下圖的形式呈現在老板面前。或許從前并不在老板視野里的張三,因為溝通網絡中處于核心位置,就這樣“偶然”地被發(fā)現了,并從此被老板重新審視如何用好這名員工。
下圖中叫李四的人,對外交流達到60%,而對內交流是40%,老板一目了然地知曉他對外承擔了公司的門面,過去對外溝通不容易被看見的部分,也被看見了。
在未來的數字化系統(tǒng)里,一個人的價值,你的友好度、協(xié)作度和建設性,是能夠隨時隨地被所有人看見的。
有心理學家說過,一個人終其一生的追求,是被看見。好的系統(tǒng),讓人真的被看見。
這段演講中所提到的關于“張三”、“李四”的組織網絡,其背后就是知識圖譜技術在支撐,明略科技在知識圖譜領域已經深耕多年。
作為中國領先的企業(yè)級數據分析和組織智能服務平臺,明略科技致力于通過大數據分析挖掘和認知智能技術,推動知識和管理復雜度高的大中型企業(yè)進行數字化轉型。明略科技幫助企業(yè)采集和集成多源異構數據,整合大數據、物聯網、知識圖譜和多模態(tài)人工智能技術,將正確的數據推送給決策者,提高組織內營銷和運營的透明、安全、穩(wěn)定,最終實現具有分析決策能力的高階人工智能應用,讓組織內部高效運轉。
明略科技在廣告行業(yè)積累十余年,其中知識圖譜具有核心作用。知識圖譜所提供的對于數據的組織和分析能力,正是在幫助企業(yè)解決內部的供需匹配問題,當數據源變成組織內溝通動態(tài)時,知識圖譜對組織結構的分析和溝通網絡的形成就自然而然地實現了。
就在不久前的2020年12月18日,明略科技宣布完成2億美元E+輪融資,中俄投資基金(Russia-ChinaInvestment Fund)領投,老股東騰訊、弘卓資本持續(xù)加碼,東方明珠傳媒產業(yè)基金、大灣區(qū)共同家園投資公司、中信證券投資、新加坡大華創(chuàng)投、Capthrone和China Sky Global跟投,E輪與E+輪共完成5億美元融資。
本輪融資后,明略科技將以產品化戰(zhàn)略為核心,加大在技術、市場方面的投入,同時與投資人深入聯動共同拓展一帶一路戰(zhàn)略下的國際化市場及新基建浪潮之下的產業(yè)數字化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