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輝:今年10月18日,浪潮和IDC發(fā)布了白皮書,稱之為新形態(tài)新應用新價值,企業(yè)迎來新數據時代。白皮書里面我們和IDC整理了十個觀點,其中有很多觀點對于大家來講是再熟悉不過的,感同身受的,比如說其中很核心講到我們的用戶在數字經濟上的投入已經超過了50%。過去傳統的應用種類非常少,有了AI之后,應用數量到了百萬級規(guī)模。我們可能會覺得全球全數據十幾億臺終端,大量數據在手機上、在PC上,很快我們企業(yè)級用戶創(chuàng)建了數據,通過更多終端收集采集的數據,和通過大數據、AI產生的過程數據,將會超過存在終端上,消費者產生的數據,我們認為的解決方案和趨勢,比如說分布式、全閃等,這是浪潮在新數據時代幫助用戶在探索的問題。
同樣對于浪潮來講,我們也幫助用戶思考一個問題,在這樣一個復雜的時代,新數據時代,存儲作為基礎設施的一員,應該要做什么。我們定義為一個理念叫云存智用,運籌新數據。通過白皮書看到,未來70%以上的數據應用會運行在云上。AI應用規(guī)模到了百萬級,存儲責無旁貸的責任是能夠讓我們數據在云上,能夠幫助我們的用戶把AI的智能應用做好。同樣對于數據來講,數據的安全性、數據的可靠性數據要永遠不能丟失,數據要永遠在線,數據要有更高的效率和價值,幫助用戶從存儲上幫助用戶能夠運籌帷幄、運籌新數據。在這個理念之下,作為系統級廠商,我們產品戰(zhàn)略是存儲平臺的戰(zhàn)略,希望通過一個存儲平臺幫助用戶構建和支撐好一個數據中心。
在這樣一個平臺上,我們能夠把從邊緣計算和終端上產生的數據,更高效接入數據中心當中,右邊能夠更好對接各種各樣的公有云,包括混合云、多云,有各種各樣云的形態(tài),存儲需要有更好的能力,我們能夠在云上構建兩地三中心,能夠把數據上到云上去,借助云上的更好的更高效的計算能力,在短時間內用更低的成本得到想要的計算結果。同樣本地數據中心通過存儲平臺來支撐云大數據和AI的應用。在系統內部要很好的去容納SCM介質、NAND SSD和HDD介質。浪潮在上半年發(fā)布了兩大存儲平臺高端存儲AS18000和分布式存儲AS13000,浪潮存儲產品和存儲能力得到了更多的認可。在Gartner兩個魔力象限:主存儲象限和分布式存儲象限當中,浪潮是全部進入兩個象限的廠商之一。我們主存儲和我們分布式存儲,用戶調研的打分評價打分,在全球名列前茅。
浪潮分布式存儲的產品能力已處在非常領先的地位,在Gartner五個場景里拿了個第一,兩個第二,兩個第三,在國內分布式存儲領域得到很多應用,在某云營商的大云轉型計劃中,做了連續(xù)三次分布式存儲集采,浪潮是國內兩家全部入圍三次分布式集采的廠商之一,在其中分布式塊存儲的標段一上拿到了70%份額。同樣我們考慮更多的問題,就是今天的性能、容量的問題,所以我們在繼續(xù)幫助我們用戶通過更好的產品解決問題。
今天借多DOIT百易傳媒大的平臺發(fā)布兩個產品。第一個是新一代終端存儲——浪潮AS18000G5,從實際的使用經驗來看,終端存儲是用戶量最大的產品,我們把高端存儲的技術,尤其高性能低時延技術,下移到新一代終端存儲上,我們全球部署一萬臺的上一代產品當中,積累更多的經驗,帶到新一代存儲上。借助新的傲騰和其他介質技術,提升新一代終端存儲的性能,最大的提升是性能,把所有終端存儲的性能提升到百萬級。
除了性能之外,還會有更多的產品提升,整個產品有更好的擴展性,擴展性上我們稱之為5D擴展,我們的產品會更好地對接我們的公有云應用,產品軟件棧也可以上云,運行在公有云廠商合作伙伴的云上,通過這樣的對接,把我們基礎設施擴展到公有云上去,整個系統上還會去和計算相應的融合,計算和存儲的分離,計算和存儲的融合,是我們整個存儲行業(yè)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大家都會關心的問題,到底是融合還是分離,各有各的說法各有各的應用場景,各有各的優(yōu)勢,新一代終端存儲上我們會向上融合上層的應用,內置一些虛擬機和容器的技術,把一些簡單的應用放在我們存儲上,讓我們存儲基礎設施擴展到計算層面去。
另外一個發(fā)布是AS13000G5新的版本的重大升級,AS13000G5是浪潮兩大產品線之一,希望AS13000G5作為分布式存儲,有更強大的能力,我們適配了相當多的場景,圍繞場景的適配,我們發(fā)現更多應用要求和需求,在我們分布式存儲硬件節(jié)點上和我們軟件特性上做了進一步增強,比如說在節(jié)點上我們新增了新的系列,通過新的硬件,幫助我們解決存儲能力不足的問題,解決存儲彈性部署的問題。在軟件層面我們做了更多的工作,我們分布式存儲和過去的傳統認知的集群存儲,或只能做文件應用的存儲完全脫離,升級到更高的水平,能夠讓我們分布式存儲真正能夠支撐起一個數據中心里面所有的應用,真正做到高擴展、高容量、高可靠、高性能、高智能的分布式產品。
今天我們發(fā)布在軟件層面用了很多的技術來提升產品能力,網絡上升級到25G和100G,容量上我們升級到更高的硬盤,以及更高的文件數量水平我們能夠支持千億級文件,可靠性上,大集群上分布式存儲可靠性更復雜,是一個更大的問題。所以可靠性上,通過過去一段時間工作,我們把可靠性做了更全面的一個增強,能夠支撐這種單盤、單節(jié)點、單機柜的切換,智能層面我們做了更多存儲系統智能管理能力的增強,整個集群進行智能管理,這里邊最核心的還是想把介質層面的智能管理做好。包括對硬盤故障、SSD和壽命的預測,對整個系統性能、容量的預測,通過這樣一個增強分布式存儲以及結合我們在眾多用戶之間的實踐和部署,浪潮分布式存儲在數據中心中將會擔當起更多的更大的責任,去承擔起更多的更好的一些關鍵應用和生產型應用。
硬件層面我們的升級新增了三個系列,第一個稱之為高性能的P系列,Performance, Power,三個新的配置,P12、P24、P36,數據的巨增,第二個,容量上,我們新增高密度H系列。第三個系列,引入了面向人的高彈性的X系列。這是我們三個硬件系列升級。
第一個,對于P系列來講,另外一個意思是Power硬件平臺,分布式存儲引進Power,我們借助Power更高的主頻,單核4線程,CPU內存可以到2TB,以及L3緩存110M,PCIe4.0這樣足夠強大的硬件性能幫助我們在分布式存儲上尤其是在PB級場景下的性能。比如說在順序讀寫,在這種海量文件大文件處理上4兆讀取下,性能優(yōu)化為2倍、1.5倍提升,快數據和小數據的高性能的應用在4K,隨機寫和讀上,優(yōu)化出來3倍的性能提升。接下來Power平臺上優(yōu)化我們性能,產生數量級的變化。
第二個系列是H系列,看我們分布式存儲客戶應用的時候,我們應用數據量真的是PB級,這種場景越來越多,但是我們發(fā)現分布式存儲在這種密度上始終是一個困擾,困擾我們的問題,所以我們在分布式存儲引用了新的硬件,4U高度做了60塊大硬盤這樣的節(jié)點,這個4U60不是新的,我們也有4U100,4U60保障流量的同時,維護和部署能力做了增強,不光有高密度和高容量,規(guī)格上可以支持兩顆英特爾最新處理器,接近一個TB的內存,以及支持4到5片的GPU,幫助我們在分布式存儲上計算可以更靠近數據,AI應用在存儲就可以就地解決。維護上做了更多結構上變化和調整,整個設備是800MM,無論在任何一個機柜上都可以部署,全模塊無線纜,便于超大數據中心,真正幾十個幾百個節(jié)點上,用這樣一個節(jié)點能夠有更好的可部署的可維護的能力。這是4U60的產品,4U60的產品整個空間占用上相比較而言提升30%,更好幫助我們用戶在高清視頻高清圖片解決容量和性能的問題。現在視頻監(jiān)控已經要到4K。我們的1680T存90天會超過1PB,我們對視頻結構化,把圖片留下來,一年的這種模式識別下,原數據和圖片會超過原始容量,一個PB做這些智能分析之后,一年會產生的數據超過一個PB,這就是海量數據帶來的挑戰(zhàn),用這樣一個產品一個節(jié)點幫助我們解決問題。
最后一個硬件系列我們稱之為X系列,浪潮創(chuàng)新地引用了4U多節(jié)點產品,有三個系列,X8、X4、X2。
X8是4U8節(jié)點,針對于存儲軟件定義設施,軟件虛擬化和網絡都部署在節(jié)點上,云上做實例型的應用,把實例型應用存儲在里邊,我們稱之為實例存儲,另外一個節(jié)點是4個節(jié)點,4U節(jié)點我們放了四個節(jié)點,每一個節(jié)點有12萬大的3.5寸盤,同樣可以部署成為一個相對容量比較大性能比較高的一個分布式主存儲節(jié)點。第三個配置我們稱之為X2,我們有兩個36盤位的節(jié)點,可以把它一個4U的節(jié)框有42個大的U盤,這個節(jié)點在第二程序備份上。一套分布式存儲,隨云彈性部署,把主存儲和歸檔存儲放到一個集群里面,解決存儲彈性問題。
在未來一段時間浪潮會堅持云存智用運籌新數據,給用戶帶來簡單應用的存儲產品。
(以上內容基于演講實錄整理,如有紕漏,敬請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