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是出于一種新年的期盼,近期外國媒體紛紛關注起了微軟的首席軟件架構師Ray Ozzie。他是為微軟創(chuàng)始人比爾蓋茨所欽點的接班人,目前上任已有一年半的時間。這一年半,對微軟來說是比較難捱的一年,而公司的一切問題都可以歸結到人的身上,而在產品層面上,Ray Ozzie也就自然而然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從目前微軟所面對的情況來說,微軟的危機就在于在這樣一個并不景氣的經濟情況下仍要面對眾多競爭的挑戰(zhàn)。在微軟的股東看來,過去10年間,微軟的股價表現一直不溫不火,而截至2009年6月的財年內,該公司的凈收入卻出現有史以來首次下滑。該公司還宣布了歷史上首次裁員,雖然最初宣布裁員5000人,但實際數字卻超出了這一計劃。而與此同時,Google這個新興的公司也在以自己的方式進攻著微軟的主市場。
對于經濟形勢微軟自然無法憑借一己之力進行扭轉,不過對于產品市場,仍舊能夠通過一些有競爭力的產品和適當的宣傳奪得的,這是一般企業(yè)和市場的規(guī)律。而這一切,離不開產品規(guī)劃師對產品線的整體規(guī)劃,對于國企來說,這個人可能是高位的領導,擅長于拍腦袋決定,而對于微軟來說,這個人就是Ray Ozzie,一個有著豐富產品研發(fā)和運營經驗的IT工作人員。
說起Ray Ozzie的經歷也頗為傳奇。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奧茲創(chuàng)辦的Iris Associates公司開發(fā)出了一款基于網絡的群件(groupware)平臺,也就是后來的Lotus Notes。在Lotus于1994年被IBM收購后,他又創(chuàng)辦了Groove Networks,這是一家專門開發(fā)P2P協(xié)作軟件的企業(yè)。當微軟2005年收購Groove Networks時,奧茲隨之一同加盟微軟。
可以看出Ray Ozzie有著自己對上需求的分析,同時他所力推出來的產品也受到了IT巨頭的廣泛認同,可見他對市場的把握是有一定深刻程度的。那么他對產品未來道路的規(guī)劃又是什么呢?
大約五年前,當時剛剛出任微軟首席技術官的奧茲曾經發(fā)表過一篇備忘錄,描述了他對微軟今后發(fā)展的看法:人們越來越傾向于簡單的服務和剛好夠用而且能夠提供服務的軟件。企業(yè)逐漸開始考慮,基于服務的規(guī)模經濟將會以何種方式為他們提供幫助。例如降低基礎設施成本或者按照需求部署解決方案,并且以注冊費的方式獲取服務。
奧茲那時便認為,微軟是時候在谷歌的主場與之展開競爭了。但在奧茲看來,微軟應當以不同的方式推出網絡服務。谷歌將瀏覽器視為各類軟件的最終客戶端用戶界面,并將云視為所有數據的最終儲存地;而奧茲則認為微軟可以利用這一機會推出相應的服務改進傳統(tǒng)桌面軟件。谷歌希望將簡單的客戶端與強大的應用服務相匹配,奧茲則希望將豐富的客戶端應用與簡單的服務相配合。
但是,這一產品策略真的能夠打動用戶,進而采用嗎?從一般消費者的習慣來看,多都有一定先入為主的傾向,也就是說,最先進入這一領域的一種方法,將會贏得多一點的用戶習慣培養(yǎng)時間,他們所倡導的方式也更容易為用戶所接受。而微軟,作為一個后發(fā)者,能夠突破這些困難嗎?
而且微軟的企業(yè)文化在最近幾年也變得僵化。ZOL一款視頻節(jié)目IT天下中就把微軟歸為了二流軟件,并強調,相比炒概念的Google等一流軟件企業(yè),微軟則更多在維護自己過去產品的產權問題,事實上,微軟已經沒有辦法用一種開放的態(tài)度來迎接這個新的世界,更不可能像Google一樣,大膽地放棄一些產品線或者某一產品的大部分功能來迎接這一新的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