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專門設定了一個“三步走”計劃,規(guī)劃好了未來3年移動PC的發(fā)展方向。第一步就是推出超極本,過去的2011年我們已經見到了。第二步,超極本將采用Ivy-Bridge的處理器。第三年,超極本將采用基于Shark Bay平臺的Haswell移動處理器。
超極本三步走計劃
雖然計劃是美好的,但是市場的發(fā)展與接受程度卻沒有掌握在英特爾手中的,英特爾的超極本計劃就是希望將廣大PC廠商收攏到旗下,這樣對于競爭對手的就會有致命的打擊,足以讓AMD的產品只能出現(xiàn)在傳統(tǒng)類型筆記本上。但是這也帶來一些問題,因為規(guī)范的強制性,使得廠家的超極本產品看上去似乎都是模仿macbook air而來。于是乎自然會有廠家希望能夠突破種種限制,實現(xiàn)產品的差異化。否則就只能陷入惡性的價格競爭。所以今年的超極本是即將成熟的一年,也是尋求突破的一年。
超極本尋求突破
由此筆者簡單的做一個2012年的超極本展望與分析,看法有不成熟之處,還望指正。
超極本超越框架
在英特爾的Ultrabook框架下,任何PC制造廠家都可以參與進來,推出符合這個規(guī)范的筆記本就可以被稱為超極本,那么這個規(guī)定或者說框架是什么呢?
Ultrabook規(guī)范
一:突破尺寸
上圖就是最初的由英特爾定下的超極本規(guī)范,最初誕生的幾款產品確實都滿足這個,像東芝Z830、宏碁S3、聯(lián)想U300等產品都是13.3英寸的產品,僅華碩有一款11.6英寸的UX21,為什么11英寸這么少呢?一方面尺寸越小,散熱控制難度越大,再者11英寸的視野面積已經逼近平板電腦,其性價比很低,便攜度也相對缺乏優(yōu)勢。所以很多PC廠家的第一款產品試水時也就對超小尺寸缺乏熱情了。
ACER Timeline Ultra
在今年的CES展會上,出現(xiàn)了大尺寸的超極本,比如聯(lián)想的U410、ACER的Timeline Ultra系列(4830TG升級版)、三星530U4B等,這一類產品最大的特色就是突破了超極本最初的尺寸定義,將這種概念推廣到了更受亞洲用戶歡迎的主流尺寸之上。
其實就普通用戶而言,14英寸的超極本更加接近于傳統(tǒng)的主流筆記本概念,在視野面積與操控面板上更具優(yōu)勢,而且因為內部空間的變大,14英寸超極本的散熱性能還會有所提升。這種尺寸不僅符合日常使用習慣,在接口擴展能力上也更能滿足日常需求。
15英寸的AIR會來么?
當然14英寸并不是超極本極限,據(jù)消息,目前蘋果有意在2012年推出15英寸的macbook air,那么以輕薄為特色的超極本自然也可以做到15英寸,甚至于更大,這樣更加符合歐美人士的使用習慣。不過真的到達15英寸的話,那么在重量上肯定無法保持現(xiàn)有的水準,英特爾的超極本規(guī)范就得修改一下了。
二、突破重量與厚度
在2012CES上發(fā)布的聯(lián)想的U410重量達到了1.9kg,這個重量已經遠遠超出超極本的1.5kg以內重量規(guī)范。要嚴格的說,這種筆記本應該歸入輕薄本的范疇。不過現(xiàn)如今是不能給這類產品下定論的,因為這畢竟是第一代產品,雖然目前這些14英寸的超極本沒有實現(xiàn)1.5KG以內的極限輕薄,但是我們完全可以相信,隨著整機功耗的下降,硬件設計工藝的改進,下一代產品必定能逐漸達到這個目標,2012年內必然會出現(xiàn)更符合我們需求的,新一代主流尺寸超極本,我們大可繼續(xù)期待。
另外在這次展會上,還有像ACER的Timeline Ultra系列(4830TG升級版),厚度在25mm以內的超極本,而且這類產品并不在少數(shù)。與英特爾定義的超極本20mm以內的標準有所不同,這類筆記本雖然機身厚度增加,但是在散熱,售價等方面也會有很多優(yōu)勢。對于這類產品我們姑且可以看做是一種過渡性的超極本。
雖然我們能夠理解這種類超極本能夠把價格控制得更低,能讓更多人享用。不過還是希望能夠在二代超極本上,盡量少的看到重量與厚度的增加。畢竟那樣的產品就越發(fā)接近于輕薄本,這并不符合超極本設計理念初衷。
三、突破性能極限 1.處理器圖形性能突破 因為第一代超極本用的是Sandy-bridge構架處理器,在發(fā)熱上尚未達到要求,雖然HD3000的圖形與前輩相比有了質飛躍,但是如果遇到對圖形要求稍高的軟件就難以應對了。所以不光是消費者急需看到新的處理器,PC廠商也急于看到處理器廠商推出更符合超極本概念的處理器產品。
根據(jù)英特爾官方網站上的描述,Ivy Bridge將會成為第三代酷睿處理器。32nm Sandy Bridge已經實現(xiàn)了處理器、圖形核心、視頻引擎的單芯片封裝,其中圖形核心擁有最多12個執(zhí)行單元,支持DX10.1、OpenGL 2.1。 IVB的整合圖形核心將進化為HD Graphics 4000,另有低端型號HD Graphics 2500,分別取代目前的HD Graphics 3000/2000。HD Graphics 4000將有十六個執(zhí)行單元,對比十二個的HD Graphics 300主要進步有:可運行游戲從50個增加到100個、高清視頻轉碼速度提升最多兩倍、支持新版無線傳輸技術Intel WiDi 3.0、支持新版高清播放技術Intel Insider 2.0、支持DX11(曲面細分和計算著色器)、CPU/GPU均支持并行加速計算標準OpenCL 1.1、獨立數(shù)字視頻輸出從雙屏增加到三屏、支持高級視頻會議和動態(tài)碼率控制。 按照英特爾在移動平臺的產品策略,現(xiàn)目前筆記本上的HD3000將全部被HD4000替代,HD2500是用來替代HD2000,也只出現(xiàn)在桌面平臺上。超極本上將全部是性能強勁的HD4000。 據(jù)我們目前了解的信息來看,新的Ivy Bridge處理器比前一代產品在處理器性能上有10%左右的提升,而在圖形性能上則有接近40%的提升。簡單來說就是,采用HD3000的i3處理器在3Dmark06上能跑3600分,而新的i3入門機H4000則能達到5000分左右。這個成績也就是入門級獨顯GT520M與HD6470M的水平。 雖然我們以前經常說 Sandy Bridge的核顯顯卡達到了入門級的獨顯的水平,但是這個標準只能往前一代獨顯對比。而Ivy Bridge則是真正做到了比肩現(xiàn)今的獨顯。所以等新一代處理器發(fā)布后,如果獨顯不是GT540M或者HD6650M以上產品,那么購買價值就非常低了。 AMD不甘落后 自建Ultrathin超極本 AMD全球業(yè)務部高級副總裁兼總經理麗莎?蘇(Lisa Su)在最近的公司財務分板會上,首次公開為大家介紹了“Ultrathin”超輕薄筆記本系列。同時,還展示了來自仁寶公司的一個原型機。這是Ultrathin系列產品的首次曝光。 AMD透露這款來自仁寶公司的原型機,搭載的是即將發(fā)布的Trinity APU四核處理器。同時,其圖形處理能力超出競爭對手50%。整機厚度在18mm左右。而據(jù)了解,目前英特爾定義的Ultrabook標準為厚度21mm以內,這是否說明,AMD的超極本要求比英特爾更為苛刻呢?
與英特爾相比,AMD此次最大的優(yōu)勢在價格。據(jù)了解,Ultrathin類產品的售價將穩(wěn)定在600~800美元,折合人民幣不超過5000元。而英特爾陣容產品目前價格在699~999美元甚至更高。AMD的低價策略將對競爭對手造成巨大威脅。
我們非常樂意看到AMD加入到超極本的競爭中來,如果超極本市場被英特爾一家壟斷,對消費者并不是好事。而且AMD的APU產品在圖形性能上也非常有優(yōu)勢,這對于英特爾來說也是很大的威脅。雖然說現(xiàn)在萬眾期待Ivy Bridge,但是不排除二代APU會讓業(yè)界大吃一驚的可能。超極本這個蛋糕想要一個人吃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2.顯卡性能突破 處理器的突破是我們能夠預估的,但是顯卡的突破能到何種地步則要看廠商的設計功力了。從各方的消息來看,二代的超極本會在產品圖形性能上有一個較大的改進,最明顯的特征的就是會有廠商將在今年中旬推出帶中端獨顯的超極本?,F(xiàn)在這個產品雛形已經設計完成,只待三代酷睿處理器的上市。暫且不管這款帶獨顯的超極本能否控制好發(fā)熱,單就說中端獨顯的強勢就足以吸引大量用戶的目光。 國內用戶的消費能力與發(fā)達國家用戶不同,很多人只有能力購買一臺筆記本,所以都希望能夠物盡其用。從獨顯筆記本產品在國內的銷量遠超集顯的筆記本的情況就證明。所以超極本想要獲得更為廣泛的市場認可,配備獨顯是一種非常實用的營銷策略。
不過今年AMD 7000系與NVIDIA 600系顯卡都有馬甲之嫌,在性能構架與功耗上并沒有改進,所以看上去并不是超極本的最佳搭檔。但是今年這兩家顯卡豪強肯定不會放棄爭斗,有理由相信下一代工藝制程的顯卡也會在今年發(fā)布,一旦解決了功耗散熱問題,新顯卡與Ivy Bridge處理器就能真正讓超極本變得超極起來。 |
3.接口類型會突破嗎? 其實這是一個有些詭異的突破,因為VGA、RJ45這些接口原本就是存在的。但是超極本的超薄使得不少常用接口都被舍棄了。我們常常贊嘆超極本的驚艷外形,但是又有幾個人知道超極本在日常使用中的極度郁悶呢。如今的超極本少有VGA、RJ45,沒有VGA就不能連接投影機,沒有RJ45,在沒有WIFI信號的區(qū)域就無法連接網絡,所以有時候筆者難免感嘆超極本中看不中用。
今年的超極本會怎樣呢?筆者的預估是,接口可能會有突破,之所以不敢肯定是因為現(xiàn)在超極本還沒有這個設計趨勢。這類產品本身就不是商用的,追求的只是簡單的上網,學習,瀏覽視頻等功能。而定位的這一類用戶很少能夠使用到VGA等輸出端口,所以對于接口的突破還是報以悲觀的態(tài)度。 4、存儲空間的突破 超極本不僅是外形設計突破極限的薄,在運行速度上也是出類拔萃的,特別是配SSD固態(tài)硬盤之后,啟動WIN7系統(tǒng)不到20秒。固態(tài)硬盤將筆記本最大的性能短板也解決了,現(xiàn)在的問題只剩下價格。目前固態(tài)硬盤的價格很高,目前最常見的64GB SSD售價也高達600元左右,更高容量的普通消費者是難以接受的,所以這一步想要突破還需要硬盤廠家的努力。 這里不敢說今年SSD能降到什么價位,畢竟去年泰國洪水讓硬盤行業(yè)元氣大傷,今年傳統(tǒng)機械硬盤能否降到去年的價格還有待觀察,固態(tài)硬盤方面能否進一步擴大容量下調價格也尚無準確消息。不過就IT產品的發(fā)展進程來說,肯定會越來越便宜。而且生產固態(tài)硬盤的主力軍英特爾并沒有受到什么影響,就算是為了推銷自家的超極本,英特爾也會不遺余力的提高SSD的產能并且控制價格的。 5、品牌類型的突破 目前正式發(fā)布的超極本品牌,有華碩UX21/UX31、東芝Z830、宏碁S3、聯(lián)想U300S、HP folio、三星9系以及LG等品牌??吹竭@一串名單,是不是感覺還少了一些品牌?像索尼、戴爾的超極本真機至今還沒有在國內出現(xiàn),而以神舟為代表的國產品牌也沒有動作。 且不說索尼、戴爾的后知后覺,國產廠商神舟、海爾等品牌也不會放棄這樣一個重新瓜分市場的機會。之所以還沒有超極本產品出現(xiàn),這與英特爾的處理器推出時間有關。其實廠家心里很清楚現(xiàn)有的處理器,以及現(xiàn)有的超極本還是屬于試水產品,超極本的成熟需要Ivy Bridge的扶助。所以對于精打細算的二三線廠商來說,無論是開模還是產品推廣都是很大一筆費用,自然都會非常慎重。
正是因為自身實力不強,所以各路小廠商也會等到超極本基本成熟時才會推出自己的產品,加上一線廠商新平臺新品,2012年下半年或許會出現(xiàn)各種超極本集中發(fā)布的情況,到時候超極本的型號會得到極大豐富。 5、價格的突破 超極本要賣多少錢合適?英特爾的給出的答案是1000美元以內,說起來換算成RMB也就6000~7000元的價位,不過這是要排出國情的價格。目前超極本名沒有大規(guī)模的生產,都是小批量的試水,所以普遍價格過高。我們經常看到有網友說“比air還貴這么多,給我一個不買AIR的理由。” 是的,如果一臺超極本賣到1萬元以上,就會變成非常小眾的產品,而且也不符合1000美元的要求。超極本并不等于超極貴,只要能夠大規(guī)模生產,形成市場競爭,那么價格自然就會大幅下降。目前市場上最便宜的超極本是宏碁的S3和三星的U530,市場報價5999元,實際成交價還會更低一點??梢灶A見的是,2012年后期超極本會有相當幅度的價格下降,特別是當神舟這樣的價格殺手加入這個行列后,到年底的時跌破5000元也不是不可能。
總結: 超極本本質上還是一種筆記本,他與普通筆記本的區(qū)別在于,它追求的是更輕更薄更快,如果在這個基礎上再實現(xiàn)性能與價格的突破,那么2012年將成為超極本爆發(fā)的一年。大膽一點的說,或許由此開始,超極本將對整個筆記本產品類型進行梳理,逐漸淘汰掉傳統(tǒng)類型筆記本,最終能夠留在市場上只會是極具專業(yè)特色的產品。 其實今年不僅有超極本,還會有內置win8的觸控本、還有像聯(lián)想YOGA那樣的變形本等等。筆記本產品設計越發(fā)多元化才能讓市場更加蓬勃,產品內在的不斷突破才能跟滿足消費者的需要。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一起來圍觀2012年整機市場的風云變幻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