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O公司CEO達爾全身心打官司
SCO公司原本是一家很有前途的中等規(guī)模的軟件公司,在1980年到2000年初,為x86服務器開發(fā)了一系列成功的UNIX操作系統(tǒng)。在達爾-麥克布賴德(Darl McBride)擔任SCO公司CEO后,該公司完全沉浸在打官司的快感中,而無暇顧及產品開發(fā)了。SCO公司不但起訴IBM將Monterey操作系統(tǒng)代碼加入到了開源操作系統(tǒng)Linux內核中,而且還起訴了各種Linux操作系統(tǒng)的消費者、終端用戶和供應商,包括紅帽和Novell。這種做法讓SCO 公司在開源和Linux開發(fā)者中以及在該公司自己的消費者和整個技術行業(yè)中變得聲名狼藉。這些官司持續(xù)了幾年時間,SCO公司的UNIX產品銷量一落千丈。2007年,SCO公司申請破產保護。2009年,達爾-麥克布賴德被解雇。
AOL CEO凱斯收購時代華納
在20世紀90年代末,由于面臨著激烈的競爭,在線服務提供商AOL決定戰(zhàn)略轉型為一家內容和寬帶公司,于是它在2000年以高達164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時代華納。這次收購案,由AOL CEO史蒂夫-凱斯(Steve Case)和時代華納CEO吉拉爾德-萊文(Gerald Levin)負責執(zhí)行,后來被證明是徹頭徹尾的失敗之舉。在合并后,AOL的用戶數量從高峰時期的3000萬跌落到了2007年的500萬。該公司的市值從最高的2400億美元狂跌至2011年8月的16.6億美元。在2009年,AOL任命了新的CEO蒂姆-阿姆斯特朗(Tim Armstrong),并宣布將時代華納分拆為一家獨立的上市公司,從而結束了這兩家公司長達八年的沒有結果的婚姻。
雅虎CEO楊致遠拒絕微軟收購
2008年2月,微軟看重了雅虎搜索引擎良好的發(fā)展勢頭,提出以大約470億美元收購雅虎。雅虎CEO楊致遠(Jerry Yang)玩起了欲擒故縱的招數,拒絕了微軟的報價,聲稱這個價格“極大地低估了”該公司的價值,不符合股東的利益。經過幾輪高調的拉鋸式的談判后,這兩家公司陷入了僵局。雅虎投資者卡爾-伊坎(Carl Icahn)從中調解,力圖讓這個微軟巨頭回到談判桌上,但是微軟CEO史蒂夫-鮑爾默(Steve Ballmer)徹底被激怒了,直接指揮他自己的公司開發(fā)出了自己的必應搜索引擎。到2011年8月,雅虎的市值已狂跌到了178億美元,遠遠低于微軟當初的報價。2009年,楊致遠最終被迫出局,卡羅爾-巴茨(Carol Bartz)取而代之。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雅虎最終與微軟達成了合作協(xié)議,將必應用作雅虎的搜索引擎。
惠普CEO李艾科關閉移動部門
在事業(yè)如日中天的惠普董事長兼CEO馬克-赫德(Mark Hurd)因為性丑聞很不體面地離職后,惠普董事會決定任命李艾科(Leo Apotheker)執(zhí)掌帥印。
在今年8月20日,李艾科突然宣布關閉其剛成立不久的移動部門,并賣掉其消費者PC電腦業(yè)務。在惠普宣布這一消息的前一天,惠普還在使勁地宣傳它的新款TouchPad平板電腦及其webOS操作系統(tǒng),它甚至還聲稱這種新的操作系統(tǒng)將會出現(xiàn)在從手機到冰箱的一切設備中。顯而易見,惠普已決定成為下一個IBM,專注于數據中心、企業(yè)軟件、服務器和存儲器。很多分析師將惠普準備離開消費者市場的決策與IBM幾年前退出該市場的做法進行比較。IBM的退出是經過深思熟慮的,而且做好了周全的計劃。IBM的PC業(yè)務轉給了聯(lián)想,而聯(lián)想多年來一直在生產 ThinkPad筆記本電腦和IBM PC電腦。而且,IBM的退出計劃還包含一個五年的過渡期。這個過渡期到現(xiàn)在還沒有結束,如果你打電話要求給你的ThinkPad提供技術支持,IBM的工作人員仍然會馬上來到你的面前。而惠普的做法則完全相反。該公司沒有周全的計劃,也沒有準備好讓哪家公司來接收它的筆記本電腦和臺式電腦生產線。而且,誰也不清楚哪些產品會被停產,哪些產品會被出售給其他生產商;誰也不知道現(xiàn)有的消費者該怎么辦,誰來給他們提供售后服務?;萜找矝]有討論過如何處理webOS操作系統(tǒng)或人們已購買的TouchPad平板電腦。
分析師認為,惠普的突然轉型可能會讓它的消費者和投資者永遠對它失去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