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表 1 云的發(fā)展過程

企業(yè)存儲資源的主要消費者是虛擬機,因此存儲系統(tǒng)只需要取得VM-Ready認證,保證可以充分配合虛擬機運作,就能符合云運算的基本要求。然而企業(yè)導入云計算,應當期待更高等級的Cloud-Ready存儲系統(tǒng),因為云計算不僅止于虛擬化,存儲系統(tǒng)必須能夠因應大量運算單元的同時高速存取,能夠動態(tài)擴充容量而不影響系統(tǒng)效能,并且具備高可靠度與復原能力。

企業(yè)更需進一步發(fā)展服務化的信息架構。當運算、網絡與存儲資源,透過標準的格式與服務協(xié)議來配置,以IaaS的模式運作時,云的架構已經完備。標準化資源服務完全透過網絡,以標準協(xié)議來進行,不受實際距離的限制,而是受到網絡的限制,也就是網絡帶寬、網絡質量與服務水平的限制。因此企業(yè)私有云可以建置在任何有足夠網絡資源的地點,或是移入服務供貨商的機房內。而企業(yè)關心的信息安全問題,將轉變?yōu)橘Y源分配問題。因為這些計算、存儲、網絡資源,可以標示容量、位置、服務水平與安全層級。所以當要求高度安全時,只能選用高安全層級,或是在特定地點的資源。而企業(yè)的信息服務需求,經過整體規(guī)劃,也逐步轉變?yōu)镾aaS的形態(tài),取代既有的應用系統(tǒng)。SaaS的建置,可以私有云或是公有云的IaaS或是PaaS為基礎,也可以獨立運作。

資源服務會受到網絡限制,云存儲資源服務當然也不會例外。這說明了云備份為何是目前少數(shù)成功的云存儲服務;因為公有云存儲與用戶間的網絡鏈接的最后一哩,通常是相對慢速而低可靠度的網絡。在這樣的條件下,縱使是高效能與高可靠度的云存儲,也只適合擔任第二線的備份裝置;而且因為網絡傳輸速度慢,實務上也不適合備份大量資料,所以目前云備份的成功案例,都是鎖定以中小企業(yè)與個人為主要客戶。

圖表 2 云存儲示意圖

但是云存儲服務不僅存在于云與用戶間,也存在于云內與云際。云機房內部的高速網絡,或是云機房之間的骨干網絡,帶寬與質量可以因應效能與可靠度的需求。

所以云存儲服務的內容,如同目前使用的各種存儲裝置,可以是數(shù)據區(qū)塊或是檔案,也可以是媒體串流或是數(shù)據庫。但是存儲裝置已有可采用的各種傳輸協(xié)議,像是TCP/IP、FCP、NFS、CIFS、HTTP、FTP、ODBC、JDBC等。而云存儲服務的標準, 雖然有SNIA等非營利組織在推動, 但發(fā)展緩慢,  也不普及。不過實務上, 由于許多與存儲相關的協(xié)議, 本身就是建立在Ethernet的網絡基礎上;而虛擬機的主要廠商, 也提供了資源管理機制與接口, 可以配置與管理云內的資源; 云際的資源調度, 則可以參考主要云存儲服務供貨商, 例如 Amazon 或是 Rackspace 的規(guī)格。

云運算時代,高密度的行動裝置,將促使云服務、虛擬桌面、云存儲與云備份更普遍。存儲系統(tǒng)將受到大量虛擬機I/O Request的挑戰(zhàn),而這些虛擬機的映像數(shù)據也將存放在存儲系統(tǒng),或是異地端的云存儲。因此高效能、大容量、高質量,具擴充性的存儲系統(tǒng),將扮演重要角色。普安科技持續(xù)以存儲資源必須虛擬化、資源化、服務化與自動化的觀點,來打造新一代的Cloud-Ready存儲系統(tǒng)。例如普安的ESVA(企業(yè)可擴充式虛擬化架構)系列,擁有最先進的硬件設計及完整的數(shù)據保護功能,可以由基本的16顆硬盤,擴充至一千顆以上;搭配有極佳C/P值,深獲客戶信賴的Toshiba企業(yè)級大容量Mustang系列硬盤,以及Data Protection, Data-Tiering, Thin Provisioning, De-duplication等技術,充分滿足云計算環(huán)境的需求,并且大幅提升營運效能及節(jié)省成本。

分享到

fanz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