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Hu的演示中,這種設置可以應用到一些HDS產品,比如Universal Storage Platform(統一存儲平臺)。實際上,該架構和其他虛擬存儲設置比起來相當直接。

虛擬存儲的第二種設置是將存儲處理器放在存儲消費者和磁盤資源中間。通過映射表,存儲處理器可以虛擬化存儲資源。該領域的這種產品包括IBM SAN Volume Controller(存儲局域網卷控制器)。這種架構如圖所示:

第三種設置在向存儲消費者呈現存儲資源的時候引入了分路(Split-path)概念。這種方法的關鍵就是交換機整合了應用程序以管理從交換機到存儲資源的路徑分配(有時稱為控制路徑)。

該領域的產品包括EMC的Invista存儲虛擬化產品。下圖顯示了這種設置的架構:

 

無論是何種架構,都可能有多個交換機顯示出來。這主要是為了顯示路徑流而不是為了顯示實際的物理硬件。對于大部分交換機來說,各個分區(qū)可以設置成為路徑提供一個邏輯區(qū)來流動而無需增加整個單獨的交換架構–只要系統的安全要求允許這種隔離。

所有大型存儲廠商都在某種形式上提供虛擬化存儲解決方案。它們包括EMC、3Par、IBM、NetApp、日立數據系統、惠普、Compellent等。

那么傳統存儲之外的虛擬存儲還有哪些選擇呢?

通過上述三種主要的存儲類型,管理員還可以選擇其他產品。這些選擇包括純軟件的方式,即使用商品硬件而不是傳統存儲廠商所提供的高成本方案。

非傳統虛擬化存儲產品包括OpenFiler、StarWind、DataCore和FalconStor。

分享到

lixuyang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