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厚板AI表檢系統(tǒng)

據介紹,裂紋等表面缺陷會嚴重影響鋼板的強度和質量,尤其是中厚板(4-25毫米厚度),其廣泛應用于橋梁、造船以及各種工程中,鋼板質量直接影響工程質量。鋼板出廠前會有嚴格質檢,工程方收貨后還會進行驗收復檢,發(fā)現缺陷會發(fā)起質量異議,一旦判定不合格,鋼廠需要賠償。因此,質量異議金額是衡量鋼板出廠質量的重要指標。

傳統(tǒng)人工質檢主要依靠肉眼,經驗豐富的老師傅打著手電筒,踩在鋼板上彎腰細看,發(fā)現缺陷后用筆做標注。這非常依賴眼力,也很考驗體力,因為這些熱軋鋼板送到冷床后,表面依然還有五六十度高溫?!跋奶炜赡苡幸话俣?,勞保鞋有時候都會冒煙。”南鋼中厚板卷廠的張雨兵師傅介紹說,一個班下來,要走上1萬多步,經常全身都濕透了。

傳統(tǒng)人工檢查鋼板缺陷

即便如此辛苦,人工難免漏檢,尤其是客觀條件所限,人工只能檢查上表面,無法檢查下表面,導致最終檢出率只有90%左右。而采用AI系統(tǒng)后,缺陷檢出率達98%,準確率達90%。據南鋼中厚板卷廠統(tǒng)計,其鋼板質量異議金額從2019年的0.06元/噸降至2021年的0.02元/噸,客戶投訴減少,質量明顯提升。同時,工作條件也大為改善,工人只需要遠程操作電腦,不必再高溫作業(yè)。

工人使用AI系統(tǒng)

據介紹,中厚板AI表檢尚屬于行業(yè)難題,全國尚無成熟案例,南鋼項目歷時近2年,各種挑戰(zhàn)層出不窮。金恒科技優(yōu)化了產線運輸方案,重點攻克了板號對齊等難題,為AI應用生產奠定基礎。不過,由于環(huán)境背景干擾嚴重,鋼板缺陷微小且多樣,加之缺陷數據偏少,普通AI識別效果不佳。達摩院算法工程師趙嘉星介紹說,南鋼項目進行了大量算法創(chuàng)新和優(yōu)化,專門設計了針對小樣本的深度神經網絡,對不同類別的微小缺陷進行定制化處理,還開發(fā)出了專門模型來消除環(huán)境干擾,在算法中融入了大量基于業(yè)務邏輯的先驗信息,使得AI可以從容應對復雜環(huán)境,精準識別各種缺陷。AI檢測結果結合金恒開發(fā)的智能報表生成系統(tǒng),自動化評估生產質量,促進產線持續(xù)改良。

分享到

xiesc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