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SK海力士

SK海力士4D NAND結合了3D CTF(電荷捕獲閃存)設計、PUC(Peri. Under Cell)技術,2019年送樣第一代96層4D NAND,同年次月又推出了第二代128層4D NAND,本次成功研發(fā)出的176層NAND是第三代4D NAND產品。

來源:SK海力士


2020年SK海力士主要是擴大96層4D NAND在市場上的普及,同時不斷提高128層4D NAND生產比重,并推出基于128層4D NAND的Gold P31和Platinum P31系列消費類SSD,以及企業(yè)級PE8111系列SSD,2021年將進入176層4D NAND新階段。

176層NAND:SK海力士 VS 美光,將在2021年展開競爭

在SK海力士之前,美光也發(fā)布了176層3D NAND,這是繼128層之后NAND Flash新一代技術制高點。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光和SK海力士新技術進展加速推動下,2021年原廠將可能直接在176層NAND技術上展開競爭。

SK海力士表示,新一代176層4D NAND與上一代產品相比,Bit生產率提高了35%以上,從而實現了差異化的成本競爭力,讀取速度比上一代加快了20%,同時數據傳輸速度也提高了33%,達到1.6Gbps。此外,SK海力士還將基于176層推出1Tb容量的4D NAND,進一步滿足市場對大容量的需求,以及提高在NAND Flash市場中的競爭能力。

在產品規(guī)劃上,SK海力士預計在2021年中首先基于176層4D NAND推出移動解決方案產品,最大讀取速度將提高70%,最大寫入速度提高35%,再計劃推出消費類和企業(yè)級SSD產品,以拓展其產品應用市場,提高競爭力。

美光是在11月份宣布開始批量生產全球首個176層3D NAND Flash。與上一代128層3D NAND技術相比,將讀取延遲和寫入延遲改善了35%以上,基于ONFI接口協議規(guī)范,最大數據傳輸速率1600 MT/s,提高了33%,混合工作負載性能提高15%,緊湊設計使裸片尺寸減小約30%,每片Wafer將產生更多的GB當量的NAND Flash。

美光新的176層3D NAND已在新加坡工廠量產,并已通過其Crucial消費類SSD產品線送樣給客戶,將在2021年推出基于該技術的新產品,瞄準5G、AI、云和智能邊緣領域的增長機會,滿足移動、汽車、客戶端和數據中心領域不斷增長的存儲需求。

美光、SK海力士率先突破,三星、西部數據、鎧俠等新一代技術進展如何?

據CFM(中國閃存市場)數據顯示,2020年第三季度NAND Flash營收排名,三星市場份額33.3%,依然排名第一;鎧俠市場份額21.4%,排名第二,西部數據排第三;SK海力士排名第四;美光位列第五;英特爾排名第六位,長江存儲市占份額已經超過1%排名第七。

在176層3D NAND上,美光、SK海力士公開宣布率先取得突破進展,讓NAND Flash市場排名前三的三星、鎧俠、西部數據等感受到威脅的氣息。

日前,三星表示,將在2021年量產第七代V-NAND,使用“雙堆?!奔夹g,具體堆疊層數并未透露,而三星在128層工藝節(jié)點,采用的是“單堆?!奔夹g生產3D NAND。三星也強調,采用“雙堆?!奔夹g,不僅更具技術競爭力,3D NAND也有望堆疊層數達到256層,但并不一定意味著三星第七代NAND將具有這種配置。

來源:三星

鎧俠和西部數據在2019年基于96層QLC單顆Die容量實現1.33Tb容量,2020年初推出的第五代3D NAND技術,采用的是112層堆疊BiCS5,初步量產的是512Gb TLC產品,已經面向消費類的產品發(fā)售,QLC 單顆Die容量將達1.33Tb。至于新一代BiCS6還未公開透露消息。

至于英特爾,已經成功研發(fā)出144層堆疊的QLC閃存,容量較96層QLC提升了約50%,計劃是在2020年底前投入生產,并會推出基于該新技術的消費類和企業(yè)級SSD。雖然SK海力士收購了英特爾NAND業(yè)務,包括中國大連3D NAND工廠,但是在2025年之前,英特爾將繼續(xù)運營大連工廠和制造設計技術,在目前的144層節(jié)點之后,有望再拓展兩到三代。

長江存儲是在2020上半年發(fā)布128層QLC 3D NAND(型號:X2-6070),具有1.6Gb/s高速讀寫性能和1.33Tb單顆Die容量,并在多家控制器廠商SSD等終端存儲產品上通過驗證。同時,長江存儲也發(fā)布了128層512Gb TLC 3D NAND(型號:X2-9060),以滿足不同應用場景的需求。

分享到

崔歡歡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