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太平洋海底光纜項目由谷歌、臉書(Facebook)和中國的鵬博士電信傳媒集團投資建設,項目原計劃在中國香港和美國洛杉磯之間鋪設1.29萬公里的海底光纜。
據鵬博士集團網站介紹,這本將是中國香港直接連接美國本土的唯一一條國際海底光纜項目,將滿足電信運營商、跨國OTT企業(yè)、云計算服務提供商、數據中心服務提供商、互聯網服務提供商和大型跨國企業(yè)對中國香港至美國及跨太平洋區(qū)域高速、低成本、大容量的國際通信帶寬需求。
但2019年8月,美國政府“消息人士”放風稱,對該項目的中國投資者“與中國政府的關系”及香港的自治狀況“存在擔憂”?!度A爾街日報》稱,在美國相關部門遲遲未發(fā)放光纜啟用許可的情況下,相關企業(yè)仍在繼續(xù)建設該項目,目前已基本完成海底線路及陸地錨測站的建設。
今年1月,谷歌改弦更張,請求相關部門初步批準開通這條光纜中不涉及香港的部分。
據路透社報道,美國司法部支持谷歌的修改,該部門8日宣布決定時表示:“允許美國和(中國)香港直接連通光纜存在重大風險,有可能嚴重危害美國國家安全和執(zhí)法利益?!泵浪痉ú款I導的跨部門“電信小組”負責評估主要國際數據項目,近年來對中國趨向強硬。
該小組敦促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準許谷歌公司啟用太平洋光纜中連接洛杉磯和臺灣的部分。FCC于8日下午批準了這一要求,允許谷歌在接下來的6個月內啟用該光纜的部分線路,直到許可申請的最終處置。
這條造價數億美元的光纜已經建有連接至臺灣和香港的部分,但沒有啟用。
《華爾街日報》評論稱,“這項決定可能會終結香港作為美國互聯網電纜首選目的地的主導地位,并危及正在進行的幾個項目,其中包括一條由臉書公司支持的連接洛杉磯和香港的光纜,以及一個由谷歌支持的連接香港和美國關島的項目”。路透社稱,美國對中國在處理網絡流量方面的作用以及“潛在的間諜活動表示擔憂”。約300條海底電纜承載了全球99%的數據流量,構成了互聯網的骨干。
“全球互聯網繼續(xù)分解為區(qū)域互聯網”,美國互聯網技術網站TechCrunch 9日的報道稱,太平洋光纜項目由于美國與中國的關系面臨多年的延誤。該光纜的最初目標是將美國與中國臺灣、香港和菲律賓連接起來,從而使谷歌和臉書等科技公司能夠將大量信息從其國內數據中心轉移到快速發(fā)展的亞太地區(qū)。文章稱,在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及使用互聯網在家工作的創(chuàng)紀錄需求背景下,更迫切需要這種帶寬。但特朗普政府通過“電信小組”的審查程序,在交易結構及其運作流程上“放了一個嚴格的放大鏡”,“這個安靜的官僚機構挾持了美國互聯網”。
美國近年來多次以“國家安全”為由阻止中國企業(yè)或涉及中國企業(yè)的通信項目,而事實上,利用通信項目盜取其他國家機密、危害其他國家安全的正是美國。科普作者張弛9日告訴《環(huán)球時報》記者,通過海底光纜本身盜取信息的可能性很小,從具體操作上說幾乎不可能,但將光纜中傳遞的信號轉換成信息的運營商,最可能成為泄密源。

分享到

崔歡歡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