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三勇認為,移動互聯(lián)網時代,每個個體都是互動的媒體,服務驅動和新消費所帶來的用戶需求蝶變促使社交電商的迸發(fā)。

在計三勇服務的客戶里有這樣一家:“這家公司主打農產品。創(chuàng)始人拿著5000元的起步金開始創(chuàng)業(yè),從一個每天只進賬幾十元的農特零食小網店一步步做到銷售額接近3億。而社交成為其業(yè)務做大的重要路徑?!?/p>

行業(yè)里都知道,農產品上線做電商絕非易事,除了過硬的產品質量,打通全鏈路的供應鏈環(huán)節(jié),更多的還有那些讓人耳目一新的營銷攻勢。

而農產品電商+社交,當然也有新鮮的玩法。

總的來說,社交+電商其實也代表著互聯(lián)網中兩個最重要的概念:用戶和成交。用戶即流量,從人與貨品交互的平臺電商、人與內容關聯(lián)的內容(社區(qū))電商,到人與人之間基于信任的社交電商,其背景是流量越來越貴。

基于這樣的背景下,互動是核心競爭點,是話題傳播互動和沖動消費,賣的是關系和情懷,當然一切是以好貨為基礎,都是為了促進交易的產生。

  確定品類,讓優(yōu)質好貨源帶動用戶情懷

這家公司給自己的品牌定位是精選,選擇最優(yōu)的品類。比如說會選最好的紅棗、最好的百合、最好的蓮子。放棄高利潤做低價銷售,以銷量獲得盈利。薄利多銷的優(yōu)質產品是對品牌的強化。

于是這家公司選擇專做新疆特產。用其創(chuàng)始人的話來說,就是在他的經營下,大家對產品“定了性”,好像紅棗、哈密瓜就是來自新疆一樣,他用了7年時間,把新疆最好的產品推了出去,有意思的是,最后他自己竟也成了新疆特產的代言人。

哪里的蓮子最好?哪里的蘿卜最好?哪里的大棗最好?哪里的哈密瓜最好?這些你都能在這找到。這就是情懷,是用戶對優(yōu)質產品信任的情懷。讓商業(yè)氣息少一些,讓優(yōu)質好貨多一些。

  打造爆款,用爆款產品轉化成獨有品牌

以紅棗為切入點,從打造爆款開始,然后在爆款中形成品牌,再去優(yōu)化供應鏈提高運轉效率。農產品是需要明星的,新疆紅棗就是這家公司的的明星產品。

品牌得到好的沉淀,再組織適當的“爆款”商品和營銷氛圍和話題,同時選擇簡單實用的包裝來承載健康的農產品,將極簡的生活方式和產品連接起來,做品牌的詮釋。

配合有趣的玩法,讓用戶+品牌達到聯(lián)動的效應,品牌拉動用戶,用戶推廣品牌。

  以人為本,社群不是簡單的賣貨交易

社交即流量,很多人認為主要流量大就一定可以為所欲為,這一理論更是在社交電商領域廣泛傳播。

但是過度電商化會讓社交不堪重負。必須要讓用戶需要更多地了解你,知道你是什么人,甚至包括你的理念、團隊、采購、生產過程。要和自己的用戶做朋友是應該是每個電商人的友好初衷。

所以這家公司不做定訂閱號也不做服務號,專做個人號。因為個人和個人是可以做朋友的。你可以給我點贊、評論,甚至也可以經常私聊。這才是良性友好的社交,即以人為本,而不是以營利為本。

如果夾雜了太多的商業(yè)賺錢因素進去,朋友可能都沒得做了。很多做微商的就因為瘋狂的發(fā)廣告拉客戶而被朋友屏蔽或者直接拉黑,如此的社交電商也就變成了自嗨。

用這個方法,經過一年的時間,這家公司的個人微信公號粉絲達到有十萬+。繼而把流量運營轉變成內容運營,這又是一個良性的循環(huán)。

在這個新消費時代,好玩遠比好用重要,商品買賣不是靠忽悠來“殺熟”以自肥,而是承接商業(yè)的本質,將商品以更有血有肉有活力有內涵的方式賣給“粉絲”們。

社交+電商就是買賣不僅僅是因為物美價廉,更重要的是認可你這個人。農特+社交+電商重在以人為本,這其實跟社交本質一脈相承。說了這么多,這叫公司叫什么,大家認真猜猜嘍,答對有獎勵!

分享到

songjy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