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搜狐IT 阿咩

昨日,三星宣布將推出自家可穿戴智能設備家族的“老六”——Gear S。與之前的“兄弟姐們”不同,此次Gear S的最大亮點是,它能獨!立!打!電!話!了!

是的,你沒看錯,由于具備了3G數(shù)據(jù)聯(lián)網(wǎng)功能,它終于可以遠離跟智能手機的綁定,實現(xiàn)自主撥打、接聽電話了。

對此,三星首席執(zhí)行官申宗鈞表示,Gear S將“重塑智能設備及溝通文化的定義,讓用戶真正體驗‘無時無處不聯(lián)網(wǎng)’的生活”。

2
 

試金石?

科技媒體CNET認為,對于三星而言,Gear S代表著他們對可穿戴市場的決心。縱觀當前智能腕表市場,將三星視為行業(yè)的領軍者其實并不為過——即便消費者還沒有完全接受這種全新的科技潮流。但是,從LG改善手表的外觀設計到蘋果整裝欲出iWatch,我們不能否認,智能可穿戴是趨勢,問題只是這種趨勢到底何時能真正火起來,又是誰能真正引領這場“爆發(fā)”。

三星作為首家推出功能較為齊全的智能腕表的企業(yè),其產品初步做到了接收認證信息、測步測心率等人們腦海中認為“可穿戴應做到”的功能。與此同時,盡管褒貶不一,但三星的確也是第一個將“現(xiàn)代內核”引入智能腕表的人。對此有業(yè)內人士認為,由于三星Gear S的問世,對于消費者而言,當前唯一需要思考的問題從“能不能用腕表打電話”,變成了現(xiàn)在“是不是真需要用智能手表來打電話”或是“是不是真想用腕表來打電話”。

然而,JackDaw Research公司分析師Jan Dawson卻對Gear S的市場表示了擔憂。在他看來,Gear S智能算是一塊試金石,“目前并沒有很多成形的3G/4G腕表,因而市場很難確定它的需求量,畢竟它的體積大小還是不能取代一部智能手機……所以我懷疑,它(Gear S)在整個市場中到底能掀起多大浪花”。

其實,事實正是如此。盡管越來越多的企業(yè)涉足可穿戴市場,但是對于市場需求及消費者認可度,我們到底需不需要?即便是現(xiàn)在,仍沒有人能給出一個明確權威的答案。有業(yè)內人士看好其發(fā)展,認為未來幾年內就能迎來可穿戴設備的高潮期,IDC調研公司此前曾預計,到2018年全球可穿戴設備出貨量有望翻6倍達到1.119億。然而,也有像Forrester Research這種機構認為,智能手機和更高端的耳機最終將取代智能手表及健康跟蹤儀的功能,可穿戴設備的未來其實是蠻悲觀的。

1
 

但三星卻決定賭上一把。

Galaxy Gear、Gear 2、Gear 2 Neo、Gear Live再到Gear Fit,種類多、價格偏低,三星Gear智能手表選擇了跟手機一樣的路線,可是Gear S也能像當初的Galaxy S一樣令人“哇哦!”嗎?

一方面,選擇引入3G數(shù)據(jù)聯(lián)網(wǎng)是為了徹底斷絕手機湮沒智能腕表的可能,但這種做法卻不得不導致必須放大Gear S的表盤,使其比之前任何一款智能手表都更厚、更寬。

另一方面,由于運營商問題至今尚未公布,因而可打電話的智能腕表在資費方面到底合不合適,這都成為Gear S不得不面對的問題。以知名無線運營商Verzion為例,目前上網(wǎng)卡套餐中,手機聯(lián)網(wǎng)資費是每月資費40美元,平板10美元,照相機、游戲機等設備是5美元,那Gear S又該如何自我定位呢?它能做到盡可能低的成本、盡可能少的資費嗎?對此,三星都未給出進一步的詳細內容。

除此之外,支持聯(lián)網(wǎng)后,Gear S的續(xù)航問題又成了大家關注的問題。現(xiàn)在,多數(shù)智能手機在沒有無線聯(lián)網(wǎng)功能的情況下,電池大約能堅持一天。但作為定位是手表級的智能腕表,在加入聯(lián)網(wǎng)功能后,電池的電量消耗勢必會加大,難道要讓用戶每天跟手機一樣天天都給腕表充電嗎?如果真的是這樣,那讓Gear S取替手機、平板的電話功能的說服力又有多大呢?

1
 

對此,Kantar Worldpanel公司分析師Carolina Milanesi直言不諱地表達了自己的疑問,“鑒于考慮到?jīng)]人能確定會有多少人愿意放棄自己的手機,那么,用它(Gear S)來代替手機打電話的優(yōu)勢又在哪里呢?”

總而言之,每一次嘗試實際上都是在賭,只是賭場上看準了就能贏,但在這個市場,看得準未必能馬上贏。

分享到

redsenlin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