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和友盟覆蓋應用數的增長情況類似,移動應用在 6 月份迎來了月增速 10000 的勁況,去年 5 月的時候,應用月均增速為 4600 個。

國內智能終端的品牌排名:iOS市場份額下跌,國產Android的高增長,或許是蘋果要到中國開專門發(fā)布會的理由?

在國內蘋果依舊站穩(wěn)腳跟,是國內智能終端品牌的老大,但市場份額相比今年 1 月已經下降 5.4%。而 Android 設備中國產品牌多在市場份額上有所進步。目前在排名上,聯(lián)想第三、小米第 6,在前十名的還有華為、酷派、中興等。不過做 Android 設備的也并非一帆風順,HTC 就從去年的第二名跌至第四。

而在國內 Android 市場上,62% 的設備屬于半歲以內的設備,使用時間大于 14 個月的設備僅占 10%。為此友盟推斷,90% 的用戶會在使用手機 14 個月之后更換一部新的手機——國內 Android 設備的生命周期在 14 個月左右。這比 Google 的“18 個月升級保證計劃”的默認生命周期更短,國人對 Android 設備的更新?lián)Q代更快。

從 iOS 市場份額的下跌及國產 Android 品牌的高增長來看,蘋果的發(fā)布會真該開了,而且可能還真的需要在中國開個專門發(fā)布會了。而 iPad mini 的成績是值得肯定的,到 6 月份的時候,mini 已經占 iPad 產品份額的 16.8%。

當然,Android 也有自己的問題,比如在應用市場中,雖然經歷過一輪洗牌,國內分發(fā)渠道依舊超過 100 家,而且市場的尾巴夠長——前十名的渠道下載激活量只占 50.7%,46% 的應用有 5 個以上的分發(fā)渠道,碎片化依舊明顯。

用戶觀

愿意嘗試新應用的用戶只有30%?

相比設備,國內的應用市場似乎沒這么樂觀。按照友盟 3 月份的統(tǒng)計,只有 30% 的用戶在當月嘗試新應用,而且最敢為嘗鮮的前 10% 的用戶還覆蓋了 66% 的下載激活量。

一線城市用戶的周末應用使用和其他地區(qū)用戶明顯不同

根據友盟的數據,一線省市用戶周末對拍攝美化類 APP 的使用提升最高,平均每個用戶使用次數增幅達 53%,其次是游戲,增幅為 46%,交通導航類 APP 也有 16% 的增幅。而二三線省市用戶周末玩游戲的情況更多,平均每個用戶使用次數增幅達 54%,他們周末也很喜歡拍攝美化和視頻類 APP,宅著看視頻、打游戲是更多二三線用戶周末的選擇。

開發(fā)者觀

針對移動應用開發(fā),國內的開發(fā)團隊在今年有比較明顯的規(guī)模變化,和一年前相比,開發(fā)者團隊規(guī)模普遍增長, 51 人及以上的開發(fā)者團隊的比例增長了 40 個百分點,成為開發(fā)團隊中最普遍的團隊規(guī)模。而海外市場成為了國內開發(fā)者更為關注的新市場:國內開發(fā)者開發(fā)的應用中,有 25% 是針對海外市場的(app75% 以上的啟動來自海外就會認為面向的是海外市場)。據統(tǒng)計,有 22% 的開發(fā)者至少有一款面向海外的 APP,正在逐漸打入海外市場。

而在跨平臺技術上,越來越多的開發(fā)者開始使用或打算使用跨平臺技術,兩年內有意愿使用跨平臺技術(包括已使用)的開發(fā)者有 54%,當然也有 46.1% 的開發(fā)者表示無此打算。目前被使用最多的跨平臺技術是 PhoneGap。

而云服務需求上,目前有 27% 的開發(fā)者將移動 app 的服務器部署到了云服務上,在還未使用云服務的開發(fā)者中,只有 26.8%(占所有開發(fā)者)的開發(fā)者表示沒有云服務器部署的打算。

更完整的報告可以到友盟官網下載,下面附上友盟制作的相關信息圖:

分享到

bruce

道由心悟,豈在坐也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