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Glass和iWatch給了大家暢想未來“手機”形態(tài)的很好的起點。
在Nokia的鼎盛時代我們很難想到短短五年時間蘋果、谷歌為手機的產品形態(tài)和市場格局帶來的顛覆性變化,而這種變化在未來5年~10年將會持續(xù)下去。“手機”的進化將成為信息行業(yè)、科技界甚至整個人類生活方式的主線之一,可與基因技術、太空、能源等并列。
Nokia時代到蘋果、谷歌智能機時代,最主要的是一些量變積累下的質變,使得手機從通訊終端升級成了移動計算終端。這些量變來自屏幕的大小、觸摸性、多核CPU和GPU、3G/4G及Wifi的普及、應用軟件的高效開發(fā)和傳播等等。但總體來說手機的形態(tài)還沒有突破性變化,但以后的手機會是什么形態(tài)呢?
Google Glass(下簡稱“GG”)和iWatch給了大家暢想未來“手機”形態(tài)的很好的起點。
首先說明“手機”為什么被加了引號,因為未來“手機”應該是解放手的。如果說iWatch和手還有一點點關系,那么Google Glass將徹底轉移到頭部的幾大器官。這些轉移帶來的突破是多方面的。由于GG和iWatch在身體上有了專屬的位置,成為了身體的一部分,這個變化使得“手機”和人體的距離從5米內距離縮短到零,這一小步很可能是人類文明演進的一大步。每個人一天的生活從帶上GG開始。
其次,由于和人體的零距離貼合,各種傳感器的威力就能發(fā)揮到極致。多種動力傳感器、各類健康傳感器如體溫血壓等,以及光學圖像、聲學語音等新型傳感器,將層出不窮。這讓各種創(chuàng)新突破性的功能成為可能。
第三,來自于被解放了的手?,F在開車是不能用手機的,以后可以;現在通過手機屏幕是不能玩體感游戲的,以后可以;以后吃飯、登山、行軍打仗都會有新的方式。這些變化對應用的生長無疑是最有利的,百花齊放驚艷無比的產品盛宴才剛剛開始。
再往后會是怎么樣的呢?“手機”寄生的載體會轉移到哪里呢?一個狂野的想法,大腦。大家可能看過一個英劇《黑鏡子》,該劇用極端的黑色幽默諷刺和探討科技對人類社會的影響。但這里我想正面地引用其中第三集的科幻假設。片子的設定是未來有一個裝置可以植入人的大腦,儀器的擁有者可以隨時瀏覽自己的視頻。當然,你也可以刪除你不想要的記憶。主人公在一次聚會上覺得他的妻子和某個客人好像有曖昧,在反復檢視記憶后,終于確定了妻子的不忠。最后,他選擇取出自己的裝置。
這個設定中的裝置和我想象中未來的“手機”很接近,當然這完全可以叫做“腦機”或是“外腦”之類的。它最大的突破就是輸入方式的變化,從神經的分支、末梢提取輸入內容,到直接在中樞神經中獲取輸入信息并將輸出信息也直接送到中樞神經。這種方式主要依賴尚在幼兒期階段的大腦電子通信技術。假設這個技術得到極大發(fā)展,就會讓“外腦”的想法成為可行。以后你看一個人在飛機上閉目養(yǎng)神,可能他正在用“外腦”寫一個報告,下了飛機馬上就能發(fā)出去;看一個學生在專心聽課,其實他正在“外腦”中看電影打游戲。
你覺得未來的“手機”會是什么形態(tài)呢?它應該被叫做什么?都能做什么?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也非常有意義的話題。這讓我們稍微窺探到了未來信息革命的波瀾壯闊,就像黑客帝國中Neo從培養(yǎng)器中醒來看到整個機器世界一樣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