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后,筆者盡可能多地搜集了無線云的產品資料,并申請到飛魚星科技在其公司內部搭建的測試環(huán)境的訪問權限,對該方案進行了詳細了解。本文僅分享對無線云方案的分析結果,并不涉及測試內容。格物資訊已經聯系了飛魚星科技,希望他們能夠盡快提供正式發(fā)貨的版本進行測試。
解決能力升級:從邊緣到整網
既然被命名為無線云,這套方案的賣點自然是WiFi接入。飛魚星科技對中小企業(yè)局域網去有線化的趨勢顯然有著充分的認識,在無線云中整合了集中控制+分布轉發(fā)模式的無線解決方案,擴展了全無線組網的規(guī)模。而在此之前,該公司對于整合WiFi接入的網關無法滿足無線覆蓋需求的場景,是沒有針對性的產品方案的,所以無線云的推出,可以看做產品線的一次完善。加上已有的路由、交換產品線,飛魚星科技具備了中小企業(yè)網絡基礎架構的整體解決能力。
根據目前公開的資料,無線云方案包括N系列智能一體化網關和P系列智能無線接入點。N系列可以看做之前VE系列上網行為管理路由器的升級版,整合了無線控制器,最高端型號可管理128個AP,最多發(fā)布4個SSID;P系列就是可被集中管理的AP,目前包括桌面型(有可額外選配的PoE供電組件)和通過電力線傳輸數據的PLC型產品,規(guī)劃中還有支持PoE供電、采用吸頂式設計的型號。它們均為802.11n、2×2 MIMO、2.4GHz單頻規(guī)格,雖然無法與高端家用級產品相比,但對大多數中小企業(yè)卻也足夠用了。
本次發(fā)布的所有硬件產品中,PLC型AP最值得關注。從之前對中小企業(yè)網絡基礎架構的調研情況看,其網絡結構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存在受外部環(huán)境影響而進行調整的可能。對于許多經營性場所來說,臨時性的無線網絡覆蓋需求越來越多,用戶對彈性部署的要求逐漸增加。此時,電力線技術無疑是非常好的補充組網手段,用戶可以通過PLC型AP簡單、便捷地拓展無線網絡覆蓋。
更強壯、更易管理的無線網絡
在無線云方案中的無線部分,飛魚星科技主打AirLamp和AirQoS兩大特性,意圖提升無線網絡的易管理性和強壯性。
飛魚星科技對AirLamp的描述很直白,就是“統(tǒng)一管理、即插即用,讓無線部署像安裝燈泡一樣簡單”。在無線云方案中,P系列AP是完全免配置的,只要接入內部網絡,就可以自動與網關集成的無線控制器建立信任關系,同步后即可提供無線接入服務。IT人員要做的,只是在初次部署無線云方案時設定好對外發(fā)布的SSID和無線密鑰,所有AP(包括未來增加的AP)就都可以提供無線接入了。如果用戶存更多的配置要求,N系列網關的管理界面中也提供了信道、頻寬等細節(jié)設定,不過大多數情況下,這些配置即便不做修改,無線網絡也能工作得很好。
AirQoS則是一系列優(yōu)化技術的統(tǒng)稱,大意是AP通過對無線資源的合理調配,自動優(yōu)化無線終端的上網體驗。AirQoS可以提升AP的帶機量,同時解決室內環(huán)境中無線終端的密集接入造成的性能下降問題(這也是目前中小企業(yè)無線網絡面臨的最嚴峻的考驗)。通常來說,單頻的家用級AP在實際環(huán)境中的帶機量在15以內,商用級產品一般也不會超過25。而開啟了AirQoS特性的P系列AP,能夠將這一指標提升到40以上。根據飛魚星科技提供的內部測試數據,P系列AP在同時連接50個無線客戶端且均有數據傳輸的時候,吞吐量仍能穩(wěn)定保持在70Mbps以上。這個數據有點令人難以接受,格物資訊會在稍后的測試中進行驗證。
不談功能有多少,不談吞吐量有多高,飛魚星科技在無線上的發(fā)力有點劍走偏鋒的意思。但筆者感覺AirLamp和AirQoS不虛反實,因為易管理型和強壯性恰恰是中小企業(yè)無線部署的兩大痛點(性能反而不被用戶重視,在格物資訊《2012-2013中小企業(yè)網絡基礎架構現狀及需求調研報告》中有詳細闡述)。舉個例子,與筆者曾經測試過的所有企業(yè)級WLAN產品方案相比,無線云方案的配置過程要簡單得多(也許連1/10的配置選項都沒有),只要有家用無線產品的使用經驗,配置無線云就沒有什么難度。管理起來也很簡單,美觀友好的圖形化的界面能將最關鍵的一些數據展現出來,更易于管理員發(fā)現問題。
當然,如果用技術先進性去考量無線云方案的無線部分,那它確實不如很多企業(yè)WALN產品方案那么“專業(yè)”。但無線云的客戶群體是預算緊張且普遍缺乏 IT能力的中小企業(yè),他們希望的大多是在合理的價格區(qū)間,以10%的管理維護難度解決90%的無線覆蓋需求。“高精尖”的技術如果不為所用,就沒有任何價值。合適的才是最好的,對不?
完整的下一代中小企業(yè)網絡基礎架構解決方案
根據《2012-2013中小企業(yè)網絡基礎架構現狀及需求調研報告》中的結論,格物資訊將用戶需求和應用發(fā)展趨勢落地到產品層面,定義了“下一代中小企業(yè)網絡基礎架構解決方案”。符合本定義的產品解決方案,可以解決多數中小企業(yè)目前在網絡基礎架構層面存在的問題,并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滿足業(yè)務發(fā)展需要。而對于飛魚星科技的無線云方案來說,除了剛才分析過的無線部分,其它方面的表現也充分符合“下一代中小企業(yè)網絡基礎架構解決方案”的基本要求。
剛才提到過,無線云方案中的N系列智能一體化網關在形態(tài)上可以看做之前VE系列上網行為管理路由器整合無線控制器的版本,而VE系列做為飛魚星科技面向中小企業(yè)的主打產品,功能已經相當成熟,久經市場考驗。從之前對其進行的幾次測試來看,該產品在部署管理、安全管理和流控方面與同級別產品相比是比較優(yōu)秀的,如果N系列完整繼承了這些特性,使用效果應該不必擔心。當然,最終判斷還是要以事實為依據,格物資訊將會通過測試去驗證。
智能流控是飛魚星科技長期力推的核心技術,說是安身立命之本一點也不為過。經過幾代升級,該功能目前在配置管理復雜度和效果方面達到一個很好的平衡(多數情況下,一個勾選解決問題)。在內部測試的N系列智能一體化網關上,筆者也看到了新增加的“應用分析”界面,但“其他”分類的流量比例明顯偏高。經過與飛魚星科技的溝通,對方坦言并不是想做一款專業(yè)的7層流控產品,而是希望借助DPI技術去達到更好的流控效果;更細粒度的應用控制和URL訪問控制,可以在“上網行為管理”模塊中開啟。這個說法確實也有一定的道理,從筆者了解到的情況看,大多數7層流控產品在中小企業(yè)網絡邊緣的配置策略就是兩條,一條限制P2P,一條限制網絡視頻。限制了這兩類應用就基本能解決出口帶寬擁塞的問題,保障HTTP等關鍵應用,很少有用戶再做更細粒度的配置。
部署管理和安全管理方面,內部測試的N系列智能一體化網關在功能上與先前的VE系列差異不大,易用性和交互友好度則均有提升。不過在中小企業(yè)去有線化的大潮下,筆者認為用戶身份(其實絕大多數情況下就指Web認證)必須和無線終端做強關聯,否則單憑MAC地址和IP地址,很難準確定位到用戶,增加了管理運維難度。其實這個問題準確來說也并不特指無線模塊,策略配置、日志報表等都能受益于用戶身份的存在,變得更簡單易懂。這,也許是下一代防火墻給通信和安全業(yè)界帶來的最有價值的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