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nkPad X1 Carbon評測
今天我們?yōu)榇蠹抑攸c介紹的ThinkPad X1 Carbon是X1的升級版機型,外觀方面的改動并不是很大,依然保持了黑色經典的造型,收邊與頂角處理相對X1要更為圓潤些。最大的區(qū)別就是用料材質選擇了造價成本更高的碳纖維,因此頂蓋的堅固度和整機的便攜性方面都有所提升。
ThinkPad X1 Carbon采用碳纖維材質
硬件配置方面,這款ThinkPad X1 Carbon屬于高配機型,搭載酷睿i7-3667U超低電壓處理器,默認頻率2.0GHz,動態(tài)加速最高3.2GHz,支持英特爾的vPro和睿頻加速技術,配備256GB SSD固態(tài)硬盤和4GB內存,集成720p HD 攝像頭和內置WCDMA 3G網卡,針對商務用戶還提供有指紋識別功能。此外,揚聲器還支持第四代杜比家庭影院。
下面的文章就讓我們真實體驗一下這款碳纖維14英寸商用超極本。
·14英寸霧面屏 碳纖維加身僅重1.36kg
說脫胎換骨的確有些夸張,如果之前看過X1的朋友再來端詳這款X1 Carbon的話,其實外形上并沒有太大區(qū)別,一襲黑衣、棱角分明和穩(wěn)重低調的造型都符合ThinkPad獨有的氣質。該機機身底部部分依舊采用了楔形造型,而這樣的形態(tài)已經是不少超極本產品追求纖薄的最佳選擇,不僅視覺觀感上線條更為銳利,而且略有坡度也有效避免手腕懸在空中的狀況,舒適度要更強一些。
ThinkPad X1 Carbon標志性的黑色外觀
關于碳纖維材質其實運用在筆記本上也不是什么新鮮事了,無論是頂尖的F1賽車上,還是價值連城的魚竿,碳纖維都已經成為最佳選擇。如果你有興趣可以看看寶馬最新推出Carbon Racer碳纖維腳踏車,整車重量輕到小孩子都能一手抓起來。這足可以證明碳纖維擁有極其輕盈的質地,同時也兼顧了讓人咂舌的韌性。
X1 Carbon只有頂蓋采用了碳纖維材質,其他部位是鎂鋁合金。因此整機的堅固程度是值得肯定的。頂蓋手感上也帶有一絲顆粒感,與之前的ThinkPad X300類膚材質有所區(qū)別。
14英寸霧面顯示屏 最佳分辨率為1600×900
16:10屏幕比例陣營中只有蘋果依然在堅守,ThinkPad全線已經轉投16:9。X1 Carbon也不列外,該機將14英寸屏幕裝進了13英寸的模具中,不但保證了整機的便攜性,同時用戶的視覺體驗也不會受到影響,此做法可謂是一舉兩得??梢钥吹?,X1 Carbon屏幕邊框運用了目前流行的窄邊設計,并在邊緣位置增加了保護膠條。
X1 Carbon機身厚度19.15cm(最厚處)
屏幕張開最大角度為180°
X1 Carbon屏幕轉軸進行重新改良設計,最大張開角度為180°,這也保持了ThinkPad一貫的傳統(tǒng)。單手開闔屏幕上蓋有些困難,不過轉軸的力道控制還是不錯的。眾所周知,下沉式轉軸如果能做到平放角度其設計難度是很大的,而X1 Carbon卻做到了這一點,足以證明ThinkPad的內在功底。
屏幕可視角度受到一定限制
由于屏幕的色域覆蓋為72%,因此實際呈現(xiàn)效果比較不錯,彩色還原也很準確。屏幕可視角度左右兩側和俯視角都保持良好,但是從下側觀察略顯不足,如果能升級為廣視角IPS屏就更好了。X1 Carbon屏幕采用防眩光技術,在光線強烈的環(huán)境下使用可以有效避免因反光帶來的視覺不適。
適配器并未做簡化處理有些失望
裸機重量為1.359kg 旅行重量為1.841kg
便攜性方面我們對ThinkPad X1 Carbon進行了實際稱重,裸機重量為1.359kg。得益于碳纖維材質的優(yōu)良特性,這個成績在14英寸超極本當中表現(xiàn)是最理想的。而加上適配器后,旅行重量達到了1.841kg,由于適配器并沒有經過精簡優(yōu)化設計,因此約500g的適配器重量有點對不起碳纖維做出的努力.
·小紅點依然親切 觸控手感得心應手
將指點桿這一設計一直保留在鍵盤上的筆記本現(xiàn)在也只有ThinkPad能做到了,ThinkPad X1 Carbon應當算是超極本中第一款配指點桿的機型。該設計對于新用戶來說似乎保留的有些多余,但老用戶仍然對“小紅帽”情有獨鐘,而且觸控板并不受老用戶的歡迎,他們更習慣使用指點桿。
鍵盤整體布局一覽
事實上,當我把手指放在熟悉的指點桿位上(沒有移動狀態(tài))時,就馬上找到經典的手感,指點桿沒有因為機身厚度而受到影響,移動范圍、自由度和靈敏度都與T系列相差無幾,配合下面紅藍按鍵使用起來得心應手,比起觸控板更加快捷。
指點桿依然保留至今 觸控得心應手
鍵盤底部配有白色背光燈/右側掌托位上的指紋識別器
X1 Carbon的觸控板也沒有讓我失望,可觸面積也比上一代的ThinkPad X1增加不少,之前我們也已經通過設計師了解到,為了保持纖薄的機身體積,觸控板的材質選擇了玻璃,玻璃的表層運用了類膚涂層,但與掌托位手感有些區(qū)別,其細膩程度更像是質地醇厚的巧克力粉,手感表現(xiàn)相當出色。
玻璃材質觸控板手感頗為細膩
此外,玻璃觸控板還支持多點觸控,并在觸控板右側隱藏有的滑塊功能。在瀏覽圖片和網頁的時候會方便很多。
接下來讓我們來看一下接口布局,ThinkPad X1 Carbon接口類型與數(shù)量方面并不太多的亮點,機身左側左側安排有電源接口、USB3.0接口和無線網卡物理開關。機身右側則配置有多合一讀卡器插槽、3.5mm耳機接口、Mini DisplayPort、USB2.0接口(充電功能)和筆記本安全鎖孔。
X1 Carbon機身左右接口布局
機身后側3G卡槽和長方形的電源接口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電源接口的改良,為了保持機身整體的纖薄程度,將電源接口由圓形改為長方形是個絕佳的方案,電源接口內側依然采用了黃色作為標識。此外,在機身后側的防灰擋片內嵌有3G卡槽,以方便用戶隨時接入3G網絡進行辦公以及瀏覽網頁信息等操作。
·噪音控制良好 散熱效率表現(xiàn)一般
ThinkPad X1 Carbon的風扇控噪音能力非常值得表揚,得益于模仿貓頭鷹翅膀的結構,整機運作非常安靜。散熱風扇不論在低負載(瀏覽網頁),還是在拷機急速運行的狀態(tài)下,幾乎聽都不到明顯的聲音。而這一點對于經常夜晚加班工作的商務用戶十分重要,X1 Carbon可以打造出一個運行平穩(wěn)的工作環(huán)境。
散熱性能對于內部空間狹小的X1 Carbon是一項不小的挑戰(zhàn)。之前所測試的絕大部分超極本都已經身先士卒,但整體散熱表現(xiàn)并不是很理想,那下面我們就來看看X1 Carbon的實際散熱情況吧。
X1 Carbon高負荷下機體內部核心溫度情況
按照慣例,我們同時打開Furmark 1.10和AIDA 64測試工具,使得處理器達到滿負荷工作狀態(tài),然后經過1小時的拷機過程,我們對機體內部處理器核心溫度進行監(jiān)測,并對鍵盤表面以及機身底部表面進行溫度測試。
1小時候后,可以看到處理器核芯溫度上升到92℃,內部散熱表現(xiàn)一般。而鍵盤表面溫度主要集中在左側散熱風口區(qū)域,溫度在45℃左右,平時打字時左手會感覺的比較明顯。掌托部位和觸控板溫度控制良好,基本上與人體體溫持平。
鍵盤表面溫度分布情況
機身底部溫度分布情況
機身底部靠近進風口處的溫度堆積比較集中。通過對表面溫度測試最高溫度在52℃左右,而其余部分平均溫度在40℃左右。如果主機滿負載運行,把X1 Carbon放在腿上使用,即便是很短的時間內,也會產生不適感,但這樣的情況并不會經常出現(xiàn)。因為平時我們經常操作的瀏覽網頁、打字編程或是看看電影這些應用不會達到這樣的溫度點。
電池續(xù)航時間為4小時28分鐘
最后是續(xù)航測試,ThinkPad X1 Carbon采用4芯46Wh鋰離子電池,電池容量在目前幾款超極本當中不算突出,因此通過Powermark測試最終續(xù)航時間為 4 小時 28 分鐘,這個結果也是在意料之內。但對于一款以移動辦公為主的商用超極本來說,續(xù)航能力顯得有些欠缺。
評測總結:
追求完美的用戶都希望ThinkPad每一件產品都能成為經典,ThinkPad X1 Carbon當然也不例外。該機做工品質還是值得肯定的,從材質用料上看,碳纖維的加入提升這款超極本的質感與韌性,同時也為整機帶來的更多的便攜性。
X1 Carbon鍵盤風格改變是大家關注的焦點,拋開主觀因素,個人認為雖鍵盤鍵距與敲擊的流暢程度不及老款,但彈性反饋感與按壓力道控制的還是非常出色的,打字并不會受到太大影響。指點桿的作用也不可小視,雖然機身整體厚度被降低,但指點桿的手感卻并未削弱,ThinkPad優(yōu)良品質也得以完整保留。
酷睿i7配SSD固態(tài)硬盤令整機性能表現(xiàn)出色,內置風扇控噪技術值得表揚。不過,超極本所強調的一些重要特性似乎X1 Carbon并沒有很好的把握,中規(guī)中矩的續(xù)航時間和屏幕顯示效果仍需要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