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計算的概念自從在2006年由Google首席執(zhí)行官埃里克.施密特在搜索引擎大會(SES San Jose 2006)上首次提出之后,“云計算”被很多企業(yè)和服務商家所關注,它開始作為一種新的IT服務名詞被推廣。

“云計算”的概念被很多專家解釋過,但是誰又能把云計算的真正概念解釋清楚呢。所以,到目前為止,“云計算”的定義都還沒有統一。甚至連那些接觸過,使用過的人都只能模糊的說清“云計算”的概念。當然,在我們現在的生活和工作當中,“云計算”確實是被廣泛使用的,可以說是“無處不在”了,反之,如果我們要是脫離“云”生活,那我們的生活將會是怎么樣呢?

下面讓我們來“追蹤”一下“云計算”的概念,“云計算”從根本上講是一種IT資源提供模式,它是指服務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過網絡以按需、易擴展的方式獲得所需服務。這種服務可以是IT和軟件、互聯網相關,也可是其他服務。這也意味著計算能力也可作為一種商品通過互聯網進行流通。概念確實太過于專業(yè),下面讓我們舉個例子來說明一下“云計算的概念”,假如你準備結婚,還沒有買房,尚且你手里的錢還差10萬,這時候你可能會選擇向你的朋友借10萬,但你朋友手里沒錢,你就只好向銀行“伸手”了,你選擇向銀行貸款10萬元,這個時候你就已經步入“云”階段了。這就好比你從云提供商獲得你想要的IT資源,就像獲得銀行的貸款一樣,只考慮自己的使用費和自己想獲得資源即可。至于云服務商,他們就是在分布式計算機上通過虛擬化技術將分散的IT資源都整合在一起。

“云計算”正在潛移默化的改變著我們的生活,為什么這么說呢?它改變了我們的IT體驗模式,使我們的資源共享變得更加具有流動性而且更加方便,讓我們省去了買軟件等的費用,這些都由云服務提供商來供應,同時也可以讓各種IT終端緊密聯系在一起,通過網絡和虛擬化技術讓各個“云端”的計算能力能有效地結合。并通過互聯網讓用戶真正的使用上“云資源”。目前,正處于云“大戰(zhàn)”的幾個廠商,例如:Google,IBM,Amazon,Microsoft,Inter等等,它們可以控制大量IT資源其中的“云端”。這些廠商在近些年都在不停的研發(fā)自己的關于“云計算”的技術,都想當“云山寨”的“山大王”。就目前的形勢來看,“云計算”注定將會是未來IT的趨勢,也許有一天將會是誰得“云市場”,誰得天下。

當然,“云計算”不僅僅是為那些廠商所使用,對于個人和企業(yè)用戶而言,“云”將變成必不可少的“維生素”,用戶和企業(yè)的數據都將儲存在云端,各種云端將會成為用戶和企業(yè)數據的依靠,并且可以通過不同的形態(tài)來實現更加智能的“云”體驗。這就出現了很多問題,例如像數據安全問題等等,當你把所有數據都放在云端上時,你還擁有什么?那時候你就不再擁有數據的掌握權。而且云端也出現很大的安全問題,很有可能導致個人用戶和企業(yè)用戶的數據丟失,給個人和企業(yè)造成極大的損失。當然,問題固然存在,但是“云計算”的發(fā)展還是利大于弊,所以說“云計算”的發(fā)展前景還是一片光明的。

編輯按:

“云計算"概念的提出距今也有6年時間了,隨著時間的推移,云技術發(fā)展的也逐漸走向正軌,那些云服務供應商也逐漸通過競爭去完善自己對“云計算”的認識,也在不斷地推出關于“云”的新型產品,我們不得不說“云計算”已經完成了從一個“信息孤島”到無處不在的轉變。

分享到

zhangwenxi

相關推薦